总论——旧日本海军航母与舰载武器(上)

发布时间:2023-12-22    来源:网络

日本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海洋国家,在“黑船事件”后日本政府从蛮荒步向开化。政治上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,但天皇权威依旧被尊崇备至。军事上日本继承古代武士道精神外,在倒幕运动、明治天皇登基后建立以长州为首的陆军部、萨摩为首的海军部,日本军部时代就此开始。需注意明治天皇于1882年发布的《军人敕谕》对日本军队提出道德要求,其中有文段曰:“小敌不侮,大敌不惧。但求尽己之武职,此则所谓大勇者也。故尚武勇者,待人接物,常能温和。博得人类之敬爱。好勇无谋,动辄肆威,势必至招人之忌。而使人畏之如豺狼也。”但显然旧日本军队在一战、二战中并没有遵循他们所崇敬的天皇的圣谕,这也是日本失败的原因之一。

随着日本近代工业与商业的崛起,日本通过不断对外侵略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地位,日本造船工业逐渐兴起。至一战后英日同盟转让“金刚”级全部图纸后,日本的造舰能力已与英法美相差无几(这里指的是技术而非产量)。IJN也是较早意识到舰载航空武器能力的国家并积极探索推进。在日德青岛战役中“若宫丸”水上飞机母舰便体现出较优的侦查能力,日本开始研究航母、水母的发展。

若宫号水上飞机母舰

日本海军航母发展就此开始。

间战期与二战时下水的航母

1、 凤翔号轻型航母:

1919年12月16日在浅鹤野造船厂开工,1921年11月13日下水服役。

凤翔 1922年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1932年在中国参加“一二八”会战,二战时退出现役作为训练舰存活至战后,完成复员运输任务后于1946年在日立造船厂大阪樱岛工厂解体,作为废铁出售。

凤翔 1945年

2、 赤城号重型航母:

1920年12月6日作为战列巡洋舰在吴海军工厂开工,1923年因《华盛顿海军条约》签订开始进行航母改造工程。1925年下水,1927年8月1日服役。

三段甲板时期的赤城,下侧是长门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1935年10月在佐世保海军工厂进行改造。从三段式甲板变更为单层全通式甲板并增加舰岛。参加珍珠港事件,3月参加侵占拉包尔、空袭达尔文港的南洋作战。在中途岛战役中被企业的SBD俯冲轰炸机命中2枚航弹后发生弹药殉爆,1942年6月5日沉没。

改造后的赤城

3、 加贺号重型航母:

1920年7月19日作为战列舰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开工,1924年因《华盛顿海军条约》签订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始航母改造工作。1929年11月完成服役。

三段甲板时期的加贺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1932年在中国参加“一二八”会战,1934年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实施改造,从三段式甲板变更为单层全通式甲板并增加舰岛。1937年在中国参加“八一三”淞沪会战,9月参加江阴海战。1941年参加珍珠港行动,后参与南洋行动。在中途岛海战中被企业的SBD俯冲轰炸机命中4枚航弹后发生弹药殉爆,1942年6月4日沉没。

改造后

4、 龙骧号轻型航母:

该航母是钻《华盛顿海军条约》漏洞设计建造的,吨位严重不足,不到一万吨,适航性差,被普遍认为是失败作品,IJN在此后也没有再设计过此类小型航母。

1929年11月在横滨船渠开工建造,1930年更改设计将单层机库变为双层,1933年5月9日服役。1934年友鹤事件后进行第一次改造,1935年第四舰队事件后再次改造,提高凌波性能和水平稳定性。

龙骧 1934年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1937年参加侵华战争,1940年作为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舰,1941年参与入侵棉兰老、苏门答腊、爪哇和安达曼群岛的南洋入侵行动。1942年6月3日作为MO计划掩护参与入侵阿留申群岛,空袭荷兰港。1942年8月16日前往所罗门群岛,24日被澡堂女王萨拉托加的SBD俯冲轰炸机命中4枚炸弹后迅速沉没。

5、 苍龙级苍龙号重型航母:

本舰是藤本喜久雄生命中最后一件舰艇设计作品。1934年11月20日在吴海军工厂开工建造,1935年12月下水服役。第四舰队事件后进行舰体补强改造,1937年12月下水服役。

苍龙 1938年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1938年参与轰炸中国广州,1939年空袭南宁和滇缅公路。1941年参与入侵法属印度支那。1941年参与珍珠港事件,12月参与攻击威克岛。1942年空袭荷属东印度、达尔文港和科伦坡,击沉竞技神号航母组成的英军舰队,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击沉航母的航母。1942年6月参加中途岛海战,被约克城的SBD俯冲轰炸机命中3枚炸弹,最终发生内爆,于6月4日沉没。

苍龙 1939年拍摄于宿毛湾泊地

6、 苍龙级飞龙号重型航母:

1936年7月8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建造,1937年11月16日下水,1939年7月5日竣工服役。取名来自《易经》中的“飞龙在天”。

飞龙 1939年海试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1940年前往南中国海,参与进军法属印度支那的任务,1941年12月参与珍珠港行动,21日入侵威克岛。1942年4月参与入侵南洋作战,6月参与中途岛战役,被企业和约克城的SBD俯冲轰炸机命中4枚航弹后上层与下层轮机联络中断,被卷云号驱逐舰雷击击沉。

7、 祥凤号改造航母:

原先是1933年计划的辅助舰船,高速给油舰“剑琦”。1934年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,1935年6月1日下水,同年由于“第四舰队事件”进行改造,改焊接为铆接。1938年开始改造,1939年作为潜水母舰竣工,1940年11月15日开始改造为航母,1941年12月改造完成,1942年1月服役,更名“祥凤”。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编入四航战,1942年2月做运输任务增援特鲁克环礁,4月前往特鲁克准备入侵莫尔兹比港(MO计划),5月7日的珊瑚海海战中被列克星敦和约克城上的93架飞机攻击,命中13枚炸弹和10条鱼雷后沉没(这个当量的攻击仅次于武藏和瑞鹤)。

8、 瑞凤号改造航母:

1933年计划的辅助舰船,高速给油舰“高崎”,1935年6月20日在横须贺船厂开工建造,1939年高崎跳过剑琦的潜水母舰形态直接改造为航母,1940年12月27日竣工服役。

瑞凤 1941年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参加中途岛战役并与山本的主力舰队并未与美军遭遇,并无任何战绩。中途岛战役后编入三航战,司令是南云忠一,1942年9月从吴港出发前往瓜岛,10月26日被大黄蜂的SBD命中一枚炸弹后部甲板损毁回港大修。1944年2月与千岁千代田两舰一同编入三航战,6月与小泽治三郎中将的机动舰队一起参与马里亚纳海战,无任何战绩,回港。10月参与小泽机动舰队组织的恩加诺角海战(捷号作战),被TF38特混舰队的战机(此处实在无法找出确切的航母,TF38的航母数量太多,还望读者赐教)命中1枚鱼雷和两枚炸弹后沉没。

瑞凤 恩加诺角海战

9、 翔鹤级翔鹤号重型航母:

丸三计划中的两艘装甲航母之一,1937年12月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,1939年下水,1941年8月舾装完成服役。翔鹤是IJN史上第一艘应用球鼻艏和装甲航母设计的正规航母。

翔鹤 1941年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1941年参加珍珠港战役,1942年入侵南洋实像特鲁克环礁支援拉包尔入侵行动,5月6日参与珊瑚海海战,8日被列克星敦和约克城的SBD命中两枚炸弹,上层建筑损毁严重,但依旧以34节的高速返回横须贺大修。1942年7月编入一航战,8月前往瓜岛。10月参与圣克鲁斯海战,与TF16/17特混舰队遭遇,被大黄蜂的SBD命中四枚炸弹后上层建筑再次严重损毁,返港大修。1944年5月前往塔威塔威基地,6月参与“阿号作战”,也就是马里亚纳海战,被刺鳍号潜艇命中4枚鱼雷后发生内爆沉没。

10、翔鹤级瑞鹤号重型航母:

1938年5月25日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开工建造,1939年11月下水,1941年9月25日服役。

瑞鹤 1941年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马里亚纳海战前经历同翔鹤。马里亚纳海战中6月20日被TF58的舰载机命中一枚航弹,回港。7月入渠改造,增加防护能力。10月参与恩加诺角海战,被TF38的SB2C和TBF命中1枚航弹和1条鱼雷,后再次被命中12枚(或以上)航弹后沉没。该战役后,IJN海航力量宣告退出历史舞台。

瑞鹤 恩加诺角海战中最后的旧日本海航

11、大鹰级改造航母冲鹰号:

    1938年作为新田丸型远洋豪华客轮开工,1939年5月下水,1940年3月完工,1942年5月在吴海军工厂改造为航母,命名“冲鹰”。

冲鹰 1943年

    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1942年参与运输任务前往特鲁克,1943年11月返回本土,被“旗鱼”号潜艇命中鱼雷,1250人(以上)死亡,1944年2月除籍。

12、大鹰级改造航母大鹰号:

1940年1月作为新田丸型三号舰“春日丸”开工,1940年9月下水,1941年5月完工,1942年5月在佐世保海军工厂改造为航母,命名“大鹰”。

大鹰 1943年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1942年8月前往瓜岛,9月被美军潜艇命中一枚鱼雷,1943年4月被美军潜艇金枪鱼号命中一枚鱼雷,但未爆炸,9月24日再次被海鲈鱼号潜艇命中6枚鱼雷(只有一枚爆炸)后返港维修。1944年8月10日,在大鹰护送货船队到新加坡的途中,被美军潜艇USS Rasher的鱼雷击中大鹰要害,28分钟后沉没。

13、大鹰级改造航母云鹰号:

前身是民用邮轮新田丸型“八幡丸”号。1939年11月送入吴海军工厂改造,1940年5月完成,8月入籍。更名“云鹰”号。

云鹰 1943年 后侧战列舰为金刚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1943年9月在吴港进行反潜改装后被编入第一海上护卫队,执行护航和反潜的任务。1944年9月17日被美军潜艇“石首鱼”号命中,沉没于南中国海。

14、海鹰号改造航母:

1938年作为邮轮“阿根廷丸”建成,1942年5月征用,1943年11月改造为为航母,更名“海鹰”。

海鹰 1943年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1943到1944年,充当飞机运输舰和训练舰。莱特湾海战后由于缺少航空母舰,“海鹰”号编入一航战。1945年1月,海鹰从新加坡满载汽油和其他物质返回吴港,完成了日本最后的护卫作战,准备本土决战。1945年3在吴港被盟军空袭命中一弹,后前往别府湾作为自杀飞机用的靶舰,同年7月24日再次遭到盟军攻击,向室津回避,误触磁性水雷被逼搁浅于别府日出町城下海岸。存活至战后,1946年9月解体。

15、神鹰号改造航母:

神鹰号的前身是邮轮沙恩霍斯特号,1935年服役,德国运输公司NDL拥有这艘远洋邮轮。二战爆发后交由日本,改造为航母。

神鹰 1943年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43年底服役后,神鹰号一直在本土承担训练任务。44年7月,神鹰和海鹰号、大鹰号护航航母一起向菲律宾运送飞机。11月,被美军潜艇白鲟号命中4枚鱼雷,引起连串大火,并直接导致神鹰沉没。1100(以上)人死亡。

16、飞鹰型改造航母飞鹰号:

飞鹰的前身是1939年开始建造的浅间丸型邮轮二号舰出云丸号,但是在建造工程完成一半以上的时候,IJN征用了该船并开始改建为航母,命名飞鹰号。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1942年10月到达特鲁克,和隼鹰一起作为第三舰队的成员支援瓜岛战役前往瓜岛。1943年6月,于三宅岛附近遭美军“炮弹鱼号”潜舰袭击,由其他舰拖回横须贺港修理。1944年6月参加“阿号作战”行动中,被美军舰载机发射的鱼雷命中左舷轮机室,丧失了航行能力并在左舷后部引发大爆炸沉没。

17、飞鹰型改造航母隼鹰号:

隼鹰”号由在建的豪华远洋客轮“橿原丸”号改建而成,最大航速25节。

隼鹰 1943年 此时正在进行消防演习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1942年6月,“隼鹰”号和“龙骧”号编入北方部队,参加了阿留申群岛战役,轰炸了荷兰港并支援北方舰队占领了阿图岛和基斯卡岛。10月,参加圣克鲁斯群岛海战,并击沉美国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。这次海战也是日本海军最后一次取得航空母舰大战的战术胜利。1944年6月编入二航战参加马里亚纳大海战,隼鹰号重创返回日本大修,逃过莱特湾海战,二战末期一直在佐世保停泊幸存到战后,1947年在佐世保解体。

隼鹰 1945年9月 战后

18和19、千岁型改造航空母舰千岁、千代田号:

千岁级本为水上飞机母舰,同级舰两艘。1942年由于中途岛海战中日本损失4艘主力航空母舰,海军急需大量航空母舰补充,于是1943年1月改造为轻型航空母舰。

千岁 1943年

千代田 1943年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千岁号在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美军俯冲轰炸机投弹命中击沉。

千代田号于1944 年10 月 25 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被美军重巡洋舰击沉。

20、大凤号重型航母:

大凤号的建造规划于1939年的丸四计划,决定增建一艘大型空母以维持对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数量优势。最初大凤号是一艘以苍龙级为基础草案、搭载6座12门联装100毫米舰炮的航母,使用方针则是作为航舰主要舰队与敌方舰队之间的中继航舰,为了对应可能遭受的舰队袭扰而配置装甲,这种概念与后来的装甲空母没多少关系。但很快大凤号重新以正规航舰的理念设计,但“重视防御”这项要素被保留,日本帝国海军也将作战想定及经验等反馈于新航舰的建造意见中。

大凤 1944年在塔威塔威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1944年3月进入新加坡林加锚地,4月编入一航战,5月到达塔威塔威,6月参与马里亚纳海战,战役中被美军潜艇“大青花鱼”命中一枚鱼雷后发生油气泄漏损管不力引发全舰内爆,当日晚间沉没。

21和22和23、云龙级重型航母云龙、天城、葛城号:

第302号舰云龙号的前期设计工作借助飞龙的现有图纸快速推进,1942年开战之初基本已经完成。在中途岛海战中,日军一下损失了4艘主力航空母舰,日本海军紧急将丸五计划修正为改丸五计划,占据建造计划大部分的便是多达15艘的云龙型航母,建造编号第5001至第5015号。但实际建造完工只有3艘,另外笠置、生驹和阿苏下水后宣告停工,战后解体。

云龙 1944年

天城 1944年

葛城 1944年

入役经历和保存状态:

 1944年12月17日,云龙号满载着三千余人和大量物资驶出吴港。18日早晨通过下关海峡,为了躲避美军向西绕道,靠近中国沿海的舟山群岛附近东海海面。19日下午云龙号被美军潜艇红鱼号发现,在5400米距离上向云龙发射4枚鱼雷命中后诱发樱花弹殉爆后迅速沉没。

天城、葛城在吴港大空袭中受损,天城倾覆、葛城上层甲板完全损毁,两舰战后解体。

笠置 1945年9月 战后解体

24、信浓号重型航母:

信浓的经历读者想必熟悉,此处略过。

1944年试航中的信浓

25、伊吹号改造航母:

伊吹号原本打算是由重型巡洋舰改造成航空母舰,1945年3月,伊吹号航空母舰的工程完成80%时,因战局恶化而停止建造,战后在1946年10月解体。

伊吹 1946年 战后解体

日本在战争期间共建造25艘航母,其中5艘存活至战后解体,其余均沉没。 作者:日常憨憨克利夫兰酱 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read/cv24983591/ 出处:bilibili


【加入收藏】 收藏数:   作者:小编

【返回列表】